反渗透预处理的新型设备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变化,对污水、废水的处理要求和回用率要求愈加严格,在强调吨位生产的费用时,能耗和水耗成为重要的指标。这给膜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空间。从膜处理技术角度来看,无论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的加工和生产,及应用技术都已日趋成熟。但是随着使用膜技术在过滤工艺上应用范围的扩展,膜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具体的问题是在来水品质较差的情况下,不能稳定和有效的控制膜通量(流量)下降,运行能耗很高,效率低,成为膜技术推广的瓶颈。因此膜前预处理技术成为膜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关键。 膜前水质预处理设备一般指在超滤膜前的处理装置,其出水在使用不同的膜和处理不同的水质情况下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基本的要求是: 1.尽量低的浊度及含铁量,一般希望浊度低于50度,含铁量低于0.5mg/L,高的铁含量极易形成氢氧化铁凝胶,堵塞和附着在膜的表面,需要经常进行强制酸清洗,对膜表面的损坏程度大,导致过滤效率低; 2.尽量低的有机物和胶体含量,以减少菌类和藻类可能滋生的条件,菌藻类也是膜表面堵塞的因素之一,而有机物是菌藻繁殖的基本养分。 目前通用的膜
纯水反渗透设备的使用条件
纯水反渗透设备的使用条件:1、为保护设备正常运行,设备的进水水质满足如下要求:a、淤塞指数SDI15<5;b、游离余氯:聚酰胺复合膜<0.1mg/L;乙醇纤维素膜0.2mg/L-1.0mg/L;c、浊度<1.0NTU;d、根据原水水质,正确实际预处理工艺,选用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预处理设备、管路和阀门,原水水质指标的测定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e、根据反渗透膜元件要求合理控制水的PH值、铁离子、微生物、难溶盐等参数。2、操作温度、操作压力:a、操作温度:温度为影响产水量的主要指标,通常复合膜适用4-45摄氏度;乙酸纤维素膜适用4-35摄氏度。b、操作压力:根据工艺要求,操作压力一般不大于3.5MPa。
详解反渗透设备的优势及特点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若用反渗透处理海水,在膜的低压侧得到淡水,在高压侧得到卤水。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反渗透设备现象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如果用一个只有水分子才能透过的薄膜将一个水池隔断成两部分,在隔膜两边分别注入纯水和盐水到同一高度。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纯水液面降低了,而盐水的液面升高了。我们把水分子透过这个隔膜迁移到盐水中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盐水液面升高不是无止境的,到了一定高度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隔膜两端液面差所代表的压力被称为渗透压。 预处理部分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