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桩常见质量通病分析与控制
一、常见柱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是随意改变配合比,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搅拌不充分均匀;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早期脱水表面疏松。 (二)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过快,未分层排除水分,到顶层未排除水分并二次浇捣。 (三)混凝土的蜂窝、孔洞。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搅拌均匀,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未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四)混凝土露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的垫块移位,或垫导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较小,钢筋偏位过密,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浇筋方法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本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关于钢筋混凝土筒仓的一些问题
目前,笔者正苦恼于混凝土仓的改造中,请大家给予帮助。:( 去年,笔者设计了某工程的主厂原料仓,单仓为矩形高壁浅仓(底部为漏斗),再由单个浅仓组成的单排仓群。 由于工艺及现场原料(原料过粘)的原因,矩形仓的漏斗斜壁的角度设计过小,造成仓内原料下料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业主提出要改造原料仓,以解决原料储备的问题。经过讨论,业主及工艺提出在仓壁上打孔增加下料点解决问题,孔洞大小为800mm×800mm。但这就给结构造成了很大的难题,由于目前笔者尚未碰到过此种情况,不敢冒然同意。请大家给予支持解决。谢谢! 以下是笔者的意见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上关于洞口的规定“6.3.1除仓壁落地浅圆仓外,在仓壁上开设的洞口宽度和高度不宜大于1.0m,并应按下列规定在洞口四周配置附加构造钢筋。”由于是改造,附加钢筋是不现实的了;因此我认为采用规范“6.3.1 5 当采用封闭钢框代替洞口的附加构造钢筋时,洞口每边被切断的水平和竖向钢筋均应与钢框有可靠的连接。”此时,将仓斜壁先行凿孔,将事先焊接好的钢框下好,并将钢框与被切断钢筋焊接,在用灌浆料灌实。但不知此法是否可行,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