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
根据建设部要求2003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规范,相应的89系列规范废止。为正确理解、有效执行各有关2000系列规范,提出以下要点,请各结构设计人员予以注意:一. 一般规定1、 设计说明应注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选用的建筑材 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2、 2003年签订合同的设计项目,一律采用与新规范配套的软件作计算分析,TBSA用6.0版,SATWE用2003.1及以后的版本。3、 用新版本软件计算结果用钢量将会提高,我院规定用新版本软件计算梁、柱主筋,钢材优先采用HRB400。一级柱箍筋优先采用HRB400.4、 风荷载取值,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w0=0.40Kpa,设计周期100年w0=0.45,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以及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按w0=0.45取值。5、 基本雪压,南京地区设计周期50年,取0.65Kpa,设计周期100年取0.75Kpa。6、 对小塔楼的界定应慎重,当塔楼高度对房屋结构适宜高度有影响时,小塔楼应报院结构专业委员会确定。
结构设计人员的一些注意事项2
二.结构计算13、 结构整体计算总体信息的取值:(1) 混凝土容重(KN/m3)取26~27,全剪结构取27,若取25,对于剪力墙需输入双面粉层荷载。(2) 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当含有地下室计算时,不指定地下室层数是不对的,请审核人把关。(3) 计算振型数,取3的倍数,高层建筑应至少取9个,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应不少于15个,对多塔结构不应少于塔数×9。计算时要检查Cmass-x及Cmass-y两向质量振型参与系数,均要保证不小于90%,达不到时,应增加振型数,重新计算。(4) 地震信息中的“活荷质量一般折减系数”RMC取0.5,具体问题时按照《抗震》5.1.3条)。(5) 自振周期应考虑填充墙体对刚度的影响进行折减。当添充墙为砖墙时: 框架结构0.6-0.7,框剪结构 0.7-0.8,剪力墙结构 0.9-1.0。(6) 活荷载信息中“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一般不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应折减。(7) 调整信息中“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取2.0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
结构设计感想(关于跳槽人员的责任)
本人本科毕业之后,进入了某直辖市一家国营甲级设计院,结构专业能人还是不少,一半以上均为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知名院校毕业生,国企嘛,大家知道的,分配制度老化,留不住人。一年时间,断断续续走了好几位,其中不乏相当负责任的同事,同事走掉,他们就会把项目委托给他人,虽然已通过审图,后期服务就请他人代劳,因为图纸本身问题不多,施工单位,甲方不会来烦,这便罢了。偶尔遇见某些只顾自己匆忙跑路,对自己在单位最后一个项目不负责任的同事,大家就怨声载道了,有的人连审图还没通过就跑掉了,别的同事帮着做嘛,一问三不知,还得同事自己去找资料,去判断。由施工图质量差,施工单位经常来烦,过分的是质检站要求重新审图,计算书重做。我自己都不排除日后,待羽翼丰满时会跳槽,但是我时刻会警告自己,对待每一个项目都要尽心尽力,不要在离开原单位之后,还被别人戳脊梁骨,这样,在业内的名声就臭了,私活,单干,没人会想起你!连自己的活都做不好的人,还能有什么担当!请大家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