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河道治理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 生态优美的现代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或自然、或人工的景观水系,它不仅要求水的洁净,而且要求有周围绿地的匹配,从而构成一个具有良好景观的生态系统。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应通过人工恢复河床呈现自然和原始的面貌,建立以河道为主的生态湿地系统。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生命的活动,转移和降解,实现生态的修复。这种理念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促成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产繁殖的空间,而且造价比较低,耗能少,不会形成大量的二次污染,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城市水污染与水体治理的发展方向。1、坚持生态的原则治理河道 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点及水流的多样性。宽窄交替、深浅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水,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一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它伴随居民生活而产生,成分和产量也伴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任意堆放或处理不当,都会对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及景观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探讨适宜的垃圾处理方法和管理对策就成了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之一。 1. 城市生活垃圾概况 1.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构成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大幅度增加。据资料表明,199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6766.8万吨,2000年为11818.9万吨,到2002年增至1365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20%[1],少数城市的垃圾增长率则超过15%,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数值(2.5%-5%)[1],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1亿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