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河道治理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 生态优美的现代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或自然、或人工的景观水系,它不仅要求水的洁净,而且要求有周围绿地的匹配,从而构成一个具有良好景观的生态系统。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应通过人工恢复河床呈现自然和原始的面貌,建立以河道为主的生态湿地系统。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生命的活动,转移和降解,实现生态的修复。这种理念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促成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产繁殖的空间,而且造价比较低,耗能少,不会形成大量的二次污染,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城市水污染与水体治理的发展方向。1、坚持生态的原则治理河道 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点及水流的多样性。宽窄交替、深浅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水,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一
河道仿木护栏--节能减排
河道综合整治如何做到节能环保 导读: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西安市开展河道环境治理项目,为了改善水环境,保护水污染,西安市加快了河道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已开展河道周边护栏安装工程。新河河道整治工程开始招投标。各个地区也都有呼吁环境保护,河道综合治理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般包括清淤疏渗,修筑护岸等内容。 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思想未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护岸工程效益低下,达不到长期保护河道的功能,而在河道治理中只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和质量,而忽视周边环境的保护,因此中小型河道的综合治理要从这样一种认识去拓宽设计思
河道生态治理规划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河道生态治理应在遵循流域规划前提下,保证河道天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 2.协调性原则 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3.自然性原则 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减少对自然的干涉和破坏,从而有效地减少河道景观的营建、养护和管理成本。保留现状生长良好的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基础,恢复植被景观的自然性、乡土性和原生性,保障当地的生态安全,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生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能力的水生态系统。 4.经济性原则 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