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以来对荆江的治理
荆江曲折迂回,水流不畅,堤防极易溃决,水灾频繁,是长江中游的著名险段。元明清以来,对于荆江治理的议论极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主疏派。主张开挖古穴口(即九穴十三口),恢复古穴口分流故道,因为“开穴为便,塞穴为不便”,因而时至明清持这种主张者仍不乏其人。 二是主防派。认为古穴口虽然起到分流杀势的作用,但并不能根除水患。因为清代中期江陵郝穴已经闭塞,只剩虎渡、调弦两口分流,几十年间也未发生过大洪灾,因此认为堤防是防洪的最好屏障。 三是主南北分流,以南为主。其中心意思是:浚深虎渡河以扩大分洪流量;缩窄虎渡河口门,束水以攻沙,放弃公安、石首、澧县、安乡几处低洼地带以行洪。这一主张对后世影响较大。
求关于蚕茧废水治理的资料
我的毕业设计是关于蚕茧废水治理的,但是在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想请教一下丝胶蛋白除用超滤法以外还能用什么简单便宜的方法回收呢十分感谢!! 表1-1 某缫丝厂废水水质表 生产 废水量 PH 色度 CODr BOD5 SS NH3-N 工段 /(m3/d) /(mg/L) 立缫 666 6.6-7.2 50 281 91 100 12.8 (连续) 汰头 134 7.3-10.1 230 2054 831 352 22.1(连续) 煮茧 100 6.8-7.3 120 538 278 171 8.2(间歇排放)综合废水 900 6.7-7.6 85 574 222 145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