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实施四大生态修复工程
安徽省巢湖市通过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巢湖修复工程,在巢湖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巢湖东半湖富营养化状态有所减轻。据了解,近年来实施的生态巢湖修复工程,包含滨湖生态湿地建设、入湖河道综合治理、环湖矿山生态修复和农村生态建设4个方面。在滨湖生态湿地建设上,巢湖市通过巢湖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在沿湖堤外填塘固基,既加固了堤防,又恢复建设了湖滨带生态林地1388亩,新植树10万多棵。同时充分利用底泥疏挖工程,在沿湖堤内新建了14公里的滨湖带生态湿地,极大地恢复了巢湖的生物多样性。在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上,巢湖市通过对环城河、双桥河、柘皋河等重点污染河流实施截污、治污、清淤等多项措施,对境内入湖河
国内土壤修复技术工程化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是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瓶颈呢? 首先是缺乏技术转化的平台,国家有必要建立有形和无形的平台以推进修复产学研一体化,有形的包括加快建立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无形的包括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修复科研项目,并用各种机制来确保平台的效果。 其次是缺乏技术工程化的承载者——修复企业,特别缺乏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在未来几年,国家应该在政策的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并通过他们加快实现技术的工程转化。 第三是缺乏实用技术的成套设备支持,目前修复大多采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成套设备,购置设备的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因此加快修复工程设备的国产化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点上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扶持。 第四是修复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我国修复工程化的路刚刚起步,懂
关于实施水保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1 概况 平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呈典型中低山丘陵地貌,系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县总面积2229km2,总人口8.90×105人,总耕地面积4.67×105hm2,是国定重点扶贫开发县。 平昌县在开展“长治”重点治理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506km2,严重的水土流失曾导致地瘠人贫、江河淤塞、洪涝不断、干旱连年……,一度陷入“水土流失、土地瘠薄、生活贫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怪圈。从1989年起实施“长治”工程,通过十几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全县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2.34km2,其中封禁治理2.77×104hm2,营造水保林2.06×104hm2,栽经果林8.92×103hm2,三项林草措施占治理面积的73.1%。治理区内林地面积由原来的26.81%增加到47.19%,林草措施保存面积占宜林面积的80%,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同时还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等工程,全县已实施退耕还林3.00×104hm2,实施天然林保护8.67×104hm2。目前全县林地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