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新工艺
1. 简述 目前为了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排放标准,较普遍采用的工艺为:垃圾渗滤液 → 预处理→流化床生物处理(如: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活性污泥法(如:MBR、膜生物反应器) → 纳滤(NF)+反渗透(RO),或在保留RO的基础上增减前面的工艺。此工艺的特征是:出水为两股,一股淡水,一股浓水,淡水的数量一般为80%~50%(新设备出水量可达80%,随着时间的推移,出水量慢慢减少,有的减少至50%左右);浓水的数量一般为20%~50%;淡水的指标符合国际排放标准,而浓水则无法处理再被送到原垃圾场。浓水中的污染物并没有减少,周而复始污染不断增加。有的场领导感叹道:为了达标这种工艺纯属无奈之举,特别盼望有不重复污染,运行费用低的新方法出现。新方法的路线:人们从原来的生化物化方法,转移到现在的RO工艺,主要是重金属离子和氨氮升高而对微生物细胞壁的影响。此方法的特点是95%的重金属离子被去除,99%的氨氮(或根据生化需要保留一定的氨氮)被脱掉,从而保障微生物的健康生成。减少投资,降低运行成本。
[转帖]混凝土毛面处理新工艺
1 混凝土毛面剂处理方法1.1 传统方法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缝的处理,传统的处理方法为人工凿毛、风镐打毛、风砂枪和高压水冲毛。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劳动条件差、强度大、功效低、进度慢和混凝土损失大的缺点。如以3m为一个浇筑层计算,一般浪费已浇混凝土1%以上,如果浇筑层薄,或采用在混凝土初凝之前用水冲的办法,则损失更大。另外机械打毛容易造成深层混凝土的松动和裂缝,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与毛面处理的初衷相悖。国外比较流行的机械处理方法如高压水冲毛(水压达35Mpa以上)、机械式钢丝式刷刷毛等虽然功效高,但工艺过于复杂、造价高、配套设备(如高压喷嘴、高压管接头)加工困难,不适合我国国情。1.2 “缓凝剂”法针对传统方法的种种缺点,曾有施工单位采用柠檬酸、糖蜜、木钙及其它缓凝减水剂等水溶性物质,来处致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