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的防渗铺设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1版)对单复合衬里结构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地基,细粒土及砂石导水层,土工膜,砂砾石,保护层,生活垃圾。而我看了一个2003粘设计的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结构是这样的顺序:地基,压实土层>300mm,1.5mm土工膜,300g土工布,300mm厚粘土,400mm厚砾石粒径4-6cm,生活垃圾。这里的300mm粘土是什么作用了,是规范上的保护层吗?但是又和规范上的顺序不一样了,搞不懂了。压实土层作用又是什么了?如果算作膜下保护层,这样就没了导水层了?这个是西南院的一个工程师设计的?有道理吗?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2004版)对复合衬里结构说明如下: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7cm/s;HDPE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渗滤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土工织物层,生活垃圾。我现在接触了一个填埋场的设计,我该怎么布置防渗衬里结构了?各层采用什么材料呢?如果按照技术规范上的,1米厚的膜下防渗保护层,工程量还是很大哦?
垃圾填埋场内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研讨
垃圾场内排水应包括三部分:场内雨水、地下水、渗滤液。现只讨论雨水收集问题;因其他两系统技术已被大部分设计师所接受。而雨水与地下水一般采用底部盲沟设管收集。那上部雨水在填埋过程中如何实现及时收集问题。大部分国内设计即使做好以后,具体实施效果不明显(大多因为填埋场的运行费用问题)。 问题:1.采用雨水井(口)收集,每日临时封场采用粘土。则在上面填埋时又的开槽(渗滤液下渗)。雨水井(口)又得同步加高。另外粘土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皆缺,投资较高。2.采用膜每日临时封场。得每日将膜取走重复利用。因膜贵且渗滤液在下次填埋后需下渗。3.如果采用进口膜,开始不透水(收集雨水),上面填埋垃圾后马上降解(让渗滤液下渗)。这种膜谁用过,效果如何,价格如何?4.雨水井同步加高其密封问题,垃圾压缩沉降后设套接管解决,但密封如何解决,套接管强度问题(外包粘土)能否解决。5.雨水口下不采取混凝土井还是采用套接管,雨水口如何移动(采用塑料成品?)? 以上方法具体实施皆有难度,而南方雨季水量较大,不做雨污分流调节池容积不够。增大调节池投资太大,旱季又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引言: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消纳城市生活垃圾、使垃圾得以无害化处理的场所。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今后城市生活垃圾的发展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卫生填埋法仍将是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1.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