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法用于废水的处理
1、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
铁炭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废水
利用铁炭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废水 ,研究了铁 、炭 、pH值 、水力停留时间对此废水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 结果表明 ,通过铁炭内电解可使酸性废水 COD去除率达 83%。 铁炭内电解法是利用铁屑中的铁和炭组分构成微小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以充入的废水为电解质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 - 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 经测定 ,某制药企业的酸性废水 pH 值在2. 5~3. 5, COD在4200mg·L - 1左右 ,采用传统处理方法效果不明显 ,由于铁炭内电解法特别适用于pH值较低的酸性废水 ,故用此法对此废水进行预处理。 结论: (1)铁炭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 COD去除率可达 56%。 (2)废水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氧化-还原反应条件 ,通过试验确定了反应最佳条件为 :铁炭为 1∶1, pH值为 2. 5~3. 5,停留时间 5h。
电解法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电解法处理废水的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电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电解槽阳极可分为可溶性阳极与不溶性阳极两类,不溶性阳极是用铂,石墨制成的,在电解过程中本身不参与反应,只起传导电子的作用。而可溶性阳极是采用铁,铝等可溶性金属制成的,在电解过程中本身溶解,金属原子放出电子而氧化成正离子进入溶液,这些正离子或沉积于阴极,或形成金属氢氧化物,可作为混凝剂,起凝聚作用。用电解法或电化学法处理废水,按照去除对象以及产生的电化学作用来区分,又可分为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气浮,电凝聚等法。 电化学方式 1.电化学氧化法[17] 电化学氧化法是利用阳极的直接电极反应(如CN-的阳极氧化)与某些阳极反应产物(如Cl2,ClO-,O2等)间接的氧化作用(如阳极产物Cl2除氰脱色)来使废水中污染物氧化破坏。实际上,为了强化阳极的氧化作用,同常投加一定量的食盐,进行所谓电氯化,这时阳极的直接氧化作用和间接氧化作用往往同时起作用。电化学氧化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