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的建设与节能设计(一)
冷库的建设与节能设计(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紧张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制冷行业发展的趋势是节能、环保和安全。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冷库年耗电量130KW/年.m3,而国外发达国家仅为我们的一半左右,随着冷链物流业和其他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需要制冷服务的行业越来越广泛,这就越发突显了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相对于制冷行业,节能降耗是当务之急。 要做一个合乎规范的成功的冷库工程,可能从土建开始,我们就需要配合用户,因为不是所有的冷库都经过设计院设计,有些用户就是自己找来建筑公司就进行施工,而建筑公司并不是专一的针对冷库建筑的,很多时候会按照土建的传统做法来施工,进而出现偏差。比如,目前的冷库建设过程中,屡屡会遇到地圈梁标高不
优化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 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如某无线电厂的多层框架结构厂房(4层),设计单位按常规设计为独立基础,由于多层厂房荷载较大,致使独立基础的单体尺寸较大,埋深较深(-3.2m),事后经其他设计人员分析如采用 柱下条基,可节约大量的砼,并可降低埋深减少土方开挖,相比可节约投资20多万元;某两幢功能、结构、面积、基础形式均相近的综合楼,其中一幢因考虑立面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城市看海”并非“中国特色”。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表示,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同时引发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水安全缺乏保障、水文化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那么,国外雨洪管控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际上到底有哪些成功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学习?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介绍,国外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可追溯到19世纪,大规模的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在1852年,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就被纳入建设规划之中;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工程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