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部分较大换热站末端不循环问题
各位师友~本人从事集中供热工作,公司建设刚刚完成,现就供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并希望得到各位的指点,先谢过了:handshake:比如其中一个换热站带供约23万建筑面积,选用15WM的换热机组,配置的循环泵H:44-34;Q:374-486立方;功率75KW,双泵并联,一开一备,补水泵4KW,Q为25立方,扬程32米。换热站二次侧供水温度57度,回水温度49度。现在运行中存在问题有两点:1、运行中循环泵进出口压力差不到0.12MPa,流量为680,大大超出额定流量.2、末端用户暖气基本不热,只有近端用户达到供热标准。现怀疑循环泵选型与供热所需不相符,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不胜感激!QQ191879286.18419261592(手机)
集中供热换热站优化配置及运行方式分析
一、换热站设置原则 1、要以总体规划为集中供热换热站的设置依据,制定的方案应避免重复建设,做到今后发展和当前使用密切结合。做好宏观控制,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到统一布局。 2、热力站的设计要将其室内的用热系统与室外热网的因素都考虑到。对于压力与设计温度应与设计要求相一致,热力站设备与系统以及室外热网应相互匹配。 3、应将换热站设置在热负荷密度比较大的中心地带,且要使所带负荷区域尽量不跨越主要街道,通常供热半径要小于1000 m。 4、应通过技术经济来确定换热站的规模,为了使其方便运行管理,应将换热站的规模尽量控制在供应5万m2 ~ 20万m2负荷的范围以内。 二、换热站的建设规模理论 1、大型换热站: 在换热站的建设中,大型的换热站,通常可以供应2
关于集中供热供暖的研究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设计与运行、运行与用户个性化不能统一所造成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1)供热质量差、冷热不均、热能浪费严重现有住宅热用户大多采用单管供热系统,且无有效的调控设备,随着住宅楼的高层化,易造成水力工况失调,各户冷热不均,一些用户的室温低于设计要求;而另一部分用户则室温过高,需开窗降温,造成能源浪费。供热部门为了保证供热标准,只能超负荷供热或以“大流量、小温差”方式供热,又致使耗电量增加,热损增大。由于室内无调节设备,当居民外出或上班时,无法调节室内温度,使热能浪费。 (2)原有设计标准不适合现住宅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使节能实施不利现行的城市供热技术规范对热源、热网均有具体的技术规定,对热用户却无任何技术措施和要求。现在的供暖体制正逐步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住宅热用户个性化要求提高,对供热希望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但是现行的室内供暖设计标准未能系统地规定供暖装置的技术要求,规划设计部门仍沿用旧的设计观念,抑制了节能工作实施。 (3)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