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检测项目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检测项目1 建筑围护结构热阻(现场测量) 建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现场测量)2 建筑材料热阻及有关特性3 建筑构件传热系数或热阻4 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比热容5 建筑材料含水率6 建筑遮阳系数测试7 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测试8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9 建筑物室内舒适度测试10 建筑室内外采光测试11 建筑室内外气候测试12 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吸声系数测试13 建筑室内外噪音检测14 建筑楼板门窗隔声性能检测15 建筑室内混响检测未尽事宜!如果有建筑节能方面的事情,给我发邮件,来共同探讨!我的邮箱是jiaoqirun123@163.com
关于建筑节能的一些技术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面)体系成套节能技术及产品;新型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太阳能、地下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室内环境控制成套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制冷空调系统,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减低运行能源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特别是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和冷热量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机理;节能指标体系优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冷热源的优化运行方式,包括制冷采暖系统运行工况优化调控,冷热负荷的预测技术,开发调节控制软件等;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和冷热量计量控制成套技术,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产品,冷热量计量装置的研制,计量收费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自动计量及收
建筑节能技术书实例项目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建筑节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绿色建筑的补贴也持续升温,自8月1日起,上海市绿色建筑、装配整体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窗或外遮阳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立体绿化、绿色生态城区等示范项目将实施新的地方财政支持政策。这是日前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项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的。《办法》明确,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在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支持标准为: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二星级每平方米补贴50元,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100元;
关于建筑节能的几点意见
现在的节能设计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家好象一下子都把节能提到了日程。其实我对节能的理解是敷不入出。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成就了一个新的行业,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不知道有人测算过这种解决能源与消耗能源,改善环境与污染环境的正负差没有。到底合算不?还有一点就是,公建与住宅有必要都这样要求吗?公建建筑确实需要节能,因为中国人的素质决定了这个现实问题。不是自己的,与我没有关系。用就用。但是住宅有必要吗?你舍得用我还舌不得了。用多了花的是我自己的钱的嘛。偶经常听到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这个月水费又用多了,要节约。连我小孩都不让我多开灯,说是浪费,要节约。你想想看,这么多的住宅,投入这么多的资源,值得不?
什么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节能减排中的建筑节能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今后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扶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看到近几年中国的建筑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2007年71%。 但另外一组数据数据也触目惊心。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全部能耗的30%,中国现在有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住宅,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而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设的总和,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 节能建筑目标明确、潜力巨大、手段丰富,是什么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编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1、标准实行不严格。 我国很早就确定了建筑节能标准,并将其作为一项强制措施进行推广,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形式并不乐观。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调查
建筑节能:今天,你“乐活”了吗?
以往对建筑节能的思考一般从建筑学本身的角度,而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建筑节能,剖析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建筑节能的全新视角。 “乐活”即LOHAS,是英语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倡导食用健康食品、维护生态平衡、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提倡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并将这些上升为一种公众行为的倡导。——编者 “开窗通风既保证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节能;步行上下楼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电梯的使用;利用自然光照明可以减少白天的照明能耗……”这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道出的一些生活习惯带来的良好建筑节能效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危机时代的来临 李强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危机时代,又可称为高风险社会。这是因为当前既存在外部性危机
节能建筑要从项目设计开始
“建筑属于长期性的消耗品,不可能频繁更新。一座节能建筑,对后人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反之,则很可能是一个消耗能源的黑洞,一个长期负担的包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不止一次这样表述,但是节能建筑要从哪里开始做起呢?前不久刚被评为“十五”全国建筑节能先进个人的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瀛洲告诉记者:“节能建筑的建设和推广,实际上要从项目设计开始!”据了解,南京最先一批具有节能意识并付之于实践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代表银城地产总经理傅建表示:从1996年开始,我们就有意识的进行建筑的节能设计。 随着能源消耗增大,节能是一种趋势,我们公司也一直坚持走节能建筑的路线。 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 据悉,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国家在2006年6月1日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提出了以节能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根据这个标准,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有六个方面: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其中,节能虽然不是绿色建筑的全部,但它是绿色建筑的核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