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计与施工的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在设计阶段监理应提前参与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工作,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设计规定和施工经验与设计进行探讨沟通,争取达到既优化设计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
浅议后浇带质量控制的措施(转载)
后浇带作为超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及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已普遍采用% 但如在施工过程中有些环节注意不到$往往会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作用% 还可能给施工带来不便$给结构造成隐患% 我公司近年来在超长和高层建筑中先后施工过近百条后浇带$ 工程竣工后$无一出现质量问题$本文就施工中的一些质量控制措施$作一论述%!,模板支撑作为超长建筑的温度后浇带$ 一般要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少于#% 天$ 作为高层建筑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施工完后再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整年% 由于一些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 而结构设计时$这些梁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 并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同样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由于设置了后浇带$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承变为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 为避免这些梁板挠度过大或出
施工阶段监理对后浇带质量控制要点
2.1 事前控制 (1)做好监理人员内部学习和交底工作。依据设计文件、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性标准和规范,制定针对性的单位工程监理规划和分部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在监理规划中监理旁站方案须对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旁站范围、内容、程序和方式有针对性描述;在分部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中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和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也应对后浇带进行针对性编制。以上内容在后浇带工程施工前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全体监理人员进行内部学习和交底。 (2)向施工单位进行专题技术交底。监理在后浇带施工前,应召集施工单位班组长以上人员就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交底,交底主要内容有:后浇带模板支撑、钢筋处理、两侧接缝收口处理、混凝土浇筑、半成品和成品保护、防水施工和防渗漏措施等,交底工作完成后应形成书面记录予以保存归档。 (3)通过设计技术交底消除设计和施工相关疑问。在设计技术交底时,监理应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就采用后浇带存在疑问与设计单位进行探讨,以期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施工后浇带接缝形式、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收口形式、钢筋处理方式、地下室底板、墙板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
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主要是为了克服因温差使混凝土收缩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取得数据。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一般在室内或土中为30m左右,在露天则为20m左右,如考虑沉降的话,通常在主楼与裙楼交界处裙楼一侧第一跨1/3处附近设置。后浇带保留时间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要求,一般至少保留28d以上。后浇带宽度应考虑施工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其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应确保完好。 一、后浇带模板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模架及模板、梁、板应为受弯构件,跨中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从后浇带拆除时间滞后的实际情况考虑,要求根据后浇带的宽度设置单独的模架及模板。否则,拆除模板时必然会影响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承的安全和稳定性。一旦模板支架及模板松动,梁、板就会由受弯构件转为悬臂构件,改变了原设计的受力特征,从而带来梁、板靠近支座处上口出现裂缝等质量事故隐患,更何况综合定额数据反映,后浇带定额费用与混凝土梁、板结构定额费用相差较大,说明定额取费已考
施工技术|后浇带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后浇带后浇带是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施工要点1. 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2. 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3. 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4.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5. 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6. 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7. 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8. 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9.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
关于预制混凝土桩基的质量控制
引言在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桩基础是其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打好桩基础,保证基基础施工的施工质量和效果,才能使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有效地进行下去。预制混凝土桩基是当前最重要的一种基础形式,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在地基处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预制混凝土桩基优点介绍预制混凝土桩基,是一种综合采用预应力技术、离心成型技术和蒸汽养护技术制成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代表着混凝土预制成品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预制混凝土桩基因具有质量好、施工便捷、工期短、成本低、抗震性高等多种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工程行业,尤其是在近期商品房建设普遍向高层发展的时期, 预制混凝土桩基占据着基基础工程的主导位置。二、预制混凝土桩基设计要领1、桩基设计阶段在桩基的设计阶段,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实地建筑物的受力情况、抗震要求以及地基处的地质松软情况,还要考虑到桩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