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在建筑的的应用分析
摘要:纵观古今中外杰出建筑防震设计,其方法与技巧各不相同,作为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在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建筑环境,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当然建筑设计的防震设计是一门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向古代建筑借力,向西方建筑学习,积累经验,以获得更优更佳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中国古代,世界各国 正文 建筑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物的设计来说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设计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建设设计与结构设计两个环节都充分考虑抗震需要,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抗震功能。 1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用分析 建筑设计的防震并不是今天才面对的问题,中国古人在建筑设计中也十分重视建筑的防震设计。 首先,建筑的整体架构设计具有防震功能。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以木材为主,是很好的防震材料。木制建筑的分层设计与榫卯的应用也是很好的防震设计。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
关于建筑抗震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1塑性铰和理论铰的理论对比分析和有限元举例证明1.1截面受力对比分析塑性铰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塑性铰极限弯矩),并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垂直于截面)做微小转动,但是理论铰则不能承受弯矩(截面弯矩为0),并可以自由转动(结构平面内或平面外)。1.2结构体系与机构体系的转换建筑物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或超静定结构(自由度小于0,具有多余约束)。然而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组合,机构的自由度大于0,为几何可变体系。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体系,一旦梁中的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即变为几何可变的机构体系。由理论力学自由度分析可得,在没出现塑性铰之前的体系的自由度n1=3m-2h-r=3×1-2×0-3=0;出现塑性铰后的体系的自由度n2=3m-2h-r=3×2-2×1-3=1。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是具有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体系,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是某一截面或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