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为人行横通道衬砌布置详图,包含本图适用于位于IV级围岩地段的人行横通道、洞身超挖及超挖回填平均按10cm计、尺寸除钢筋直径以mm计外等,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
隧道人行横通道衬砌布置详图-图一
隧道人行横通道衬砌布置详图-图二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1.本图尺寸均以厘米为单位。 2.径向锚杆使用Φ22早强砂浆锚杆,长度为300cm,按梅花型布置,沿径向设置。 3.钢筋网的安设待开挖面喷5厘米砼后进行,并应与径向锚杆连接牢固。 4.施工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超挖应控制在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做到少欠少挖。 5.施工中应该时刻注意根据围岩监控量测结果调整支护参数,图示预留变形量可根据现场量测情况进行调整。 6.水泥砂浆粘结剂用42.5号以上新鲜硅酸盐水泥,砂径不大于2.5毫米,并掺加0.7% NF-JX高效早强减水剂,5%氧化镁膨胀剂。 7.砂浆配合比:水泥比砂为1:1,水灰比为0.38~0.45。 8.防水层建议采用巨力ECB/EVA共挤防窜流防水板,为一布一膜,规格型号及主要指标:1.2mmX400g/m X4m,抗拉强度不小于17MPa,断裂拉伸率不少于560%。 9.防水砼中的抗裂防水剂建议采用云燕GNA-R抗裂防水膨胀剂,要求抗渗标号不低于S8,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10.在合格的眼孔中摇入的锚杆,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注入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MPa。S4型衬砌厚度40厘米,适用于Ⅳ类围岩……共计1张,设计于2007年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设计原则 1、计算方法及采用依据 本图洞门类型与尺寸系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按照《隧规》要求进行结构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另外,斜切式洞门考虑了缓解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作用。 (1)墙式洞门端墙均视为挡土墙进行设计,端墙和挡墙采用沿竖向或水平向取窄条的方法计算,作用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按库仑理论计算,土压力方向水平,不计墙前被动土压力,洞门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按《隧规》规定以及《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相关公式办理;并结合工程类比确定端墙的厚度,同时还应满足最小结构厚度值,设计中考虑了端墙与挡墙的共同作用。 斜切式洞门按明洞衬砌结构进行设计,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并按《隧规》要求以破损阶段理论为基础进行结构计算,结合工程类比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三. 设计内容 (一)燕尾式隧道衬砌结构类型根据围岩级别和断面形式分别进行设计: 1. 大跨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图 2. 连拱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3. 小间距加强段Ⅱ~Ⅴ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断面图; 4. 一般加强衬砌按围岩级分别选用"宜万隧参03"相应衬砌断面,根据需要采取必要超前加强措施。 衬砌断面的加宽 1. 大跨衬砌断面为便于与双线隧道顺接,其加宽值在"宜万隧参03"双线隧道最大加宽值W=130cm基础上顺接,取20cm整数为一级。 2. 连拱衬砌断面、小间距加强衬砌断面不需考虑加宽。 3. 实际使用所需的加宽值为非整数时,衬砌断面的尺寸及相应的工程数量均可按比例内插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