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为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纸包括:S4型衬砌格栅钢架设计图、S4型复合式衬砌断面设计图、S4型衬砌配筋设计图等,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网友下载参考。
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一
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二
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三
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四
隧道S4型衬砌配筋及格栅钢架设计图-图五
图纸内容:M偏压型衬砌设计图,M普通型衬砌设计图,Ⅴ偏压型复合式衬砌设计图,Ⅴ深埋型复合式衬砌设计图,进洞超前小导管设计图,进洞超前大管棚设计图 等。
2、技术标准 1)设计时速:100km/h 2)交通量:2027年交通量44002辆/日(小客车) 3)采用单向行驶双车道分离式隧道 4)环境卫生标准:CO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δco≤250ppm 交通阻滞时δco≤300ppm (20分钟内) 烟雾允许浓度 交通正常时K≤0.0065m-1 发生事故时K≤0.009m-1 (20分钟内) 5)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0.75+1.0+2×3.75+0.5+0.75=10.50m 净高:5m 6)平面线型:左行线位于直线段;右行线部分位于曲线隧道。 7)纵坡:左行线 2.784%;右行线 -2.800%。
注: 1、本图尺寸除钢筋以mm计外,其余尺寸均以cm计。 2、本衬砌断面适用于洞身一般IV级围岩地段。 3、图中锚杆仅示出一半,另一侧相同布设,锚杆按梅花型布设, 环向间距为100cm,纵向间距为100cm。 4、超挖及超挖回填拱墙平均按15cm,仰拱平均按10cm计。 5、初期支护C20喷砼平均厚度按20cm计,采用IV型格栅钢架,钢架靠围岩一侧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cm,临空侧不小于2cm。 6、本图隧道衬砌内轮廓参数详见《主洞建筑限界及内轮廓设计图》。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