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桥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斜拉扣挂悬拼施工工艺,拟采用两套主索系统抬吊,其中每一套主索为7直径50密封钢丝绳,每套设计吊重为65吨,因此总设计吊重为130吨。 3)拱肋扣索拟采用钢铰线,主扣塔均采用N型万能杆件拼装而成. 4)两岸主地锚、扣地锚均采用重力式地锚。其中主地锚位桥轴线上、扣地锚位于拱轴线上。 5)钢管拱肋拟在工厂加工制作,然后通过船运至索道下或陆上平板车运至塔架前起吊就位,横梁及车道板拟于现场预制再装上平移平车横移到相应的位置,然后再通缆索系统起吊运输。 6)主塔位于2#墩边的地面上、中塔位于9#墩顶、萧山岸主塔位于16#墩边的地面上。
悬索桥中塔架基础方案节点详图设计-图一
悬索桥中塔架基础方案节点详图设计-图二
第一阶段 1、整平场地,基坑开挖,边坡防护。 2、桩基施工,承台施工,浇筑塔座。 3、立模浇筑塔柱起步段。 4、安装塔吊和施工电梯。 5、分段浇筑下塔柱至下横梁处,设置下横梁预埋钢筋及模板支架、桁架片的预埋件。 6、继续分段浇筑塔柱至一定高度,塔柱间设置水平支撑。 7、安装下横梁支架并预压。
1. 本桥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绞线拉索体系。 2. 为保护索体不受损伤,每索下端离梁面2.5m高范围外包不锈钢管。
1. 本桥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绞线拉索体系。 2. 为保护索体不受损伤,每索下端离梁面2.5m高范围外包不锈钢管。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1. 本桥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绞线拉索体系。 2. 为保护索体不受损伤,每索下端离梁面2.5m高范围外包不锈钢管。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第一阶段 1、整平场地,基坑开挖,边坡防护。 2、桩基施工,承台施工,浇筑塔座。 3、立模浇筑塔柱起步段。 4、安装塔吊和施工电梯。 5、分段浇筑下塔柱至下横梁处,设置下横梁预埋钢筋及模板支架、桁架片的预埋件。 6、继续分段浇筑塔柱至一定高度,塔柱间设置水平支撑。 7、安装下横梁支架并预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
第一阶段 1、整平场地,基坑开挖,边坡防护。 2、桩基施工,承台施工,浇筑塔座。 3、立模浇筑塔柱起步段。 4、安装塔吊和施工电梯。 5、分段浇筑下塔柱至下横梁处,设置下横梁预埋钢筋及模板支架、桁架片的预埋件。 6、继续分段浇筑塔柱至一定高度,塔柱间设置水平支撑。 7、安装下横梁支架并预压。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1. 本桥斜拉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镀锌钢绞线拉索体系。 2. 为保护索体不受损伤,每索下端离梁面2.5m高范围外包不锈钢管。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根据锚碇分块施工的特点,施工期间分块计算各块前后的基底应力;后浇段完成后,锚碇形成整体,回填土、压重、主缆拉力由锚碇整体承担。正常荷载下分以下三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1.锚块、支墩基础各自施工完成 2.后浇段施工,完成回填、压重并施加恒载缆力(成桥状态) 3.常荷载最大缆力 地震力作用下分以下2个工况计算基底压应力: 4.竖向向下地震力+水平向锚后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5.竖向向上地震力+水平向锚前地震力+(恒载缆力+地震缆力)
桥梁概况: 1、本桥梁为人行悬索桥,净宽2.0米,建筑总宽度2.3m; 2、桥梁跨径为90米,矢跨比为1/12; 3、桥面预拱度为0.8m,并设50cm高的加劲桁架; 4、锚碇及索塔基础在基坑开挖时应进行地基验槽工作,索塔基底应进入弱风化基岩不少6.0m。桥面施工过程中面板木材顺纹方向必须为横桥向,使用前应用沥青浸泡进行防腐处理,共包含CAD设计图14张。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设计技术标准 1). 主桥桥宽:4m(人行道)+5m(慢车道)+4m(分隔带)+16m(快车道)+4m(分隔带)+5m(慢车道)+4m(人行道)=42m; 2). 设计荷载:城-B级; 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荷载设计标准》执行; 3). 设计纵、横坡:桥面竖曲线R=3000米; 纵坡2.5%; 双向横坡:1.7%; 4). 航道标准:六级航道,设计水位3.80米(黄海高程); 5). 抗震设防:抗震设计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抗震措施按7度设防; 6). 桥面铺装:8cm沥青混凝土; 7). 过桥管线:设计时考虑各种通讯管线过桥(人行道板下);
2、本路段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上面层为4厘米厚的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厘米厚的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8厘米厚的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4、为了保证路基的强度,给路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受力基础,路床0~80cm范围建议采用未筛分碎石或土夹石填筑,让其达到图中的竣工验收弯沉值。 5、施工时为加强路面结构层间的紧密结合及防止雨水过多渗入基层,沥青面层与水泥稳定碎石间加铺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