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线下修建黄土浅埋双线隧道

行车线下修建黄土浅埋双线隧道

上传人: 上传时间:2015-05-14 14:39:11 文档格式:zip 收藏数:0 页数: 4 评论数: 0 分类标签: 结构
详细介绍 相关推荐 内容评论
详细介绍
行车线下修建黄土浅埋双线隧道-图一

行车线下修建黄土浅埋双线隧道-图一

特别声明:本资料属于用户上传的共享下载内容,仅只用于学习不可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 联系站方删除!

收藏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点击分享

相关推荐
  • 黄土隧道垂直挑顶进入正洞工法
    内容简介 函谷关隧道起讫里程DK270+429~DK278+280,隧道全长7851m。是世界上最长的湿陷性黄土隧道。隧道主要穿过砂质新黄土,结构疏松,具有中等~严重自重湿陷性。隧道最小埋深2.5m。不良地质主要有陷穴、滑塌、砂层、冲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函谷关隧道4次辅助坑道挑顶进入正洞施工,4次下穿连霍高速公路,5次穿越黄土冲沟,规模大、难度高、工期紧是“第一黄土隧道”的特点。 1 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环境 (1)工程地质施工评价 函谷关隧道横洞工区位于黄土台塬与黄河二级堆积阶地,高程396 m~400m,该处地面埋深53m。,横洞右侧30m冲沟发育。 (2)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为隧道北部的黄河及隧道进出口端的弘浓涧河、沙河,据取河水化验,水质属HCO3--Ca2+? Mg2+、CO3-? SO42--Ca2+?Mg2+型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一般位于河谷地表水位附近,隧道洞身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3)气候与地震烈度 ①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620mm,无霜期210天。 ②地震烈度 本项目场地处于地震设防烈度7度区。 1.2设计参数 (1)横洞设计参数 函谷关隧道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DK271+100处设置横洞,横洞洞身与线路郑州方向夹角为45°,横洞长244m,自洞口向横洞内纵坡-3%,横洞与正洞交叉口附近的横洞洞身(HK0+025——HK0+005)采用ⅤXD加强衬砌断面,设计支护参数如下:横洞采用台阶法开挖,拱部设φ42小导管超前支护,导管长3.5m,环向间距0.4m,纵向2.4m/1环;拱墙设I12.6型钢钢架,间距0.8m;拱墙设Φ22系统锚杆,间距1.0×1.0m,锚杆长2.5m;初期支护网喷砼厚15cm,φ6钢筋网间距25cm×25cm;拱墙模筑C30钢筋砼衬砌厚度为40cm,仰拱C30钢筋砼衬砌厚度为35cm。横洞断面33.28m3。 (1)正洞设计参数 横洞与正洞交叉口附近的正洞洞身采用Ⅴ级黄土加强衬砌断面,洞身置于4.5‰的纵坡上,正洞采用CRD法进行开挖,设计支护参数如下:全环设I25a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间隔支护,间距0.6m;拱墙设Φ22系统锚杆,间距1.0×1.0m,拱部药包锚杆长2.5m,边墙砂浆锚杆长4m;初期支护拱墙网喷砼厚35cm,φ8钢筋网间距20cm×20cm,仰拱喷砼厚度同拱墙;拱墙模筑C35防水钢筋砼衬砌厚度为60cm,仰拱C35防水钢筋砼衬砌厚度为70cm,正洞断面163.53m3。 2 施工简介 横洞采用垂直挑顶法进入正洞CRD法施工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 导向跟管在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函谷关隧道起讫里程DK270+429~DK278+280,隧道全长7851m。是国内最长的黄土隧道。隧道主要穿过砂质新黄土,结构疏松,具有中等~严重自重湿陷性。
  • 双线分离式隧道主洞与行车横洞交叉口管沟cad节点详图设计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购物中心-大商业地库行车线施工方案
    大商业地下车库位于大商业地下一层和1A层局部,总计约681个普通车位和12个货车车位(以图纸数量为准)。本工程(总包范围内)包含地库交通标线工程、安全设施工程及引导标识工程。 地库交通标线包含:车道线、车位线、人行横道线、地面箭头。 安全设施包含:橡胶反光护角、橡胶减速垄、钢制挡车器、反光道钉、反光镜。
  • 武广客专某双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简况 本隧道工程位于武广客运专线xxx至xx段新建工程第XX标段,地处郴州市万华岩镇雷大桥村附近。隧道进口里程为DIK1851+860;出口里程为DIK1852+443,中心里程为DIK1852+151.5,全长583m,设计为双线隧道。隧道平面位于R=9000m的曲线上,隧道纵坡从进口往广州方向为4‰下坡。 本工程由xxx局武广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第x总队承建,本隧道围岩级别和长度如下表: 隧道围岩级别及长度 里 程 围岩级别长度(m) 总长(m) Ⅲ Ⅳ V DK1851+860~DK1852+443 165 167 251(其中明洞37m) 583 隧道衬砌明洞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洞身段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架(格栅)支护,并设有长管棚、超前锚杆、超 前小导管、径向注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结构为复合式衬砌。
  • 1800米双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概述 阳城隧道2号斜井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龙州乡双城村附近,隧道正洞起讫里程DK246+400~DK248+200,全长1800米,为双线隧道。斜井长度725米,斜井与正洞交汇里程DK247+300。
  • 595米双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白腊寨1#隧道位于富宁至白腊寨区间,隧道进口里DK393+080,出口里程DK393+675,全长595m,单面上坡。隧道进口接大羊山二号双线大桥;进口DK393+080~DK392+397.153段为双线隧道,线间距为5m;DK393+397.153~DK393+675出口段白腊寨车站伸入隧道形成车站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为98m。车站进入隧道277.847m。本隧道进口采用双耳墙式明洞门,出口采用耳墙式明洞门。分别为5m和25m。隧道自进口方向出口方向掘进,进、出口口边坡均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坡防护。
  • 双线铁路隧道冬季施工方案
    xxx隧道为双线铁路隧道,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隧道洞门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帽檐洞门,进出口洞门均设置缓冲结构,隧道暗挖部分采用新奥法施工。 xxx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280~DK374+629。全长349m。 xxx一号隧道施工里程:改DK374+712~DK375+161。全长449m。
  • 双线隧道洞身设计CAD大样图
    双线隧道洞身设计大样图,资料目录 边仰坡开挖线终稿 衬砌断面图(ⅢⅤⅣ级围岩)终稿 洞门图终稿 隧道洞身纵断面 施工场地的布置
  • 8048米双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本隧位于松潘~川主寺区间,为黄龙国家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线路设计为单面上坡。隧道进口搭接路基,出口接右所屯1号双线大桥。该隧道全长8048m,进口里程D3K239+630,出口里程D3K247+678,进出口均位于右偏半径R=2804.53曲线上。设计为双线隧道,轨面高程2837.443~2922.473m,为满足工期, 结合场地布置,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D3K243+976处设置一座斜井,斜井长339m,最大埋深约270m。隧道围岩共分为三级,其中进口Ⅴ级围岩935m,占进口46.9%;Ⅳ级围岩1060m,占进口53.1%;另有明洞25m;斜井Ⅴ级围岩597m,占出口27.1%;Ⅳ级围岩2150m,占出口70.6%;Ⅲ级围岩50m,占出口2.3%;出口Ⅴ级围岩1764m,占出口53.1%;Ⅳ级围岩1555m,占出口46.9%;Ⅲ级围岩50m,占出口2.3%,另有明洞15m。
  • 铁路双线隧道塌方整治方案
    本工程实例为浙赣双线电气化提速铁路隧道,全长144m,其中Ⅳ级围岩55m、Ⅴ级围岩89m,隧道最大开挖高度11.73 m,宽度14.86 m,Ⅳ级围岩段采用拱墙格栅钢架锚喷支护—复合式衬砌、Ⅴ级围岩段采用拱墙格栅钢架锚喷支护—整体式衬砌。
  • 某城市山洞双线隧道设计详图
    本工程为某城市山洞双线隧道设计详图,包含封堵模板详图、建筑设计说明等,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使用。
  • 某双线隧道台阶设计参考CAD图
    本工程为某双线隧道台阶设计参考CAD图,包含双线隧道Ⅳ级围岩台阶法钻爆设计图,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使用。
  • 隧道浅埋偏压双层大管棚设计图
    本资料为:隧道浅埋偏压双层大管棚设计图,设计精准,内容详实,可供设计师下载参考.
  • 某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施工方案
    本线路段,起点位于处,终点位处,暗挖段长度m,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浅埋暗挖法,复合式衬砌结构,断面为矩形断面,断面衬砌内净高为4.5m,左右幅的内净宽为8m,如图2.2所示。二次模注衬砌采用模注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防水,结构防水图如图2.3所示。 复合式衬砌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并在施工中根据现场围岩监控量测信息对设计支护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支护参数如表2.1所示。
  • 高压旋喷桩加固浅埋隧道围岩施工工法
    内容简介 1前言 隧道洞身穿过浅埋软弱围岩地段,浅埋地段一般位于沟谷内,地下水受地表降水影响较大,围岩遇水稳定性下降,可采取的措施较多,如洞身管棚法、暗洞明做、地表加固处理、加强洞身支护等。福建省永武高速公路XX标的XX隧道浅埋段采用了高压旋喷桩围岩加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我们将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 2.1采用旋喷桩进行地表加固,比传统的超前小导管或管棚超前支护加固范围要大,且设备简单。 2.2旋喷桩地表加固属于超前预支护,与洞内开挖作业互不干扰,使施工进度得到了可靠保证。通过加固地表,提高了地层稳定性,保证了施工安全。 2.3通过旋喷加固后,提高了围岩级别,洞内开挖方法由双侧壁导坑法更改为预留核心土台阶法,简化了施工工序同时节省了双侧壁导坑临时支护的费用。 2.4旋喷固结体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支撑应力环,而且防渗效果较好。 2.5围岩量测数据表明,采用旋喷桩进行地表加固比传统施工方法更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
  •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技术总结
    我队所担负的西南铁路A12标的桥耳沟2#隧道施工,地质由于受构造作用的影响,距F2区域大断层最近处约110米,岩层中小褶曲和揉皱较发育,岩层表面风化严重。由于受断层的影响,上场初期,隧道洞口施工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塌,此事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洞口段滑塌的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法,在以后的洞口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监测技术
    隧道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复杂,选取隧道拱顶竖向位移为研究对象,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竖向位移的监测方法,在阿拉坦隧道进行了实地监测,并建立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隧道浅埋段围岩变形规律。
  • 某隧道浅埋段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案
    某隧道浅埋段高压旋喷桩里程为:左线ZK67+320~ZK67+380和ZK67+410~ZK67+470,两段总长120米;右线YK67+310~YK67+455总长145米。该段埋深较浅,含水量较大,渗透系数小,地基承载力低,自稳能力差,最浅埋深约为5米,隧顶主要为亚粘土。
  • 论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
  • 大跨度浅埋双连拱公路隧道设计
    本文介绍了※※※至※※※高速公路项目中两座大跨度浅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情况,包括洞门、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案等方面,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 双线分离式隧道行车横洞封闭门钢筋布置节点详图设计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 湿陷性黄土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老顶山隧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山门村至小罗村,隧道进口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老顶山山门村,地势平坦,进口里程DK214+030,隧道出口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小罗村,地势平坦,出口里程DK217+471,缺口里程DK217+471.54,隧道全长3441m,最大埋深85m,位于DK215+450~DK215+620处,地面高程1060m,隧道进出口里程处交通便利,隧道穿越山门村、二龙山村、冀家庄村、小罗村。
  •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付家窑1#隧道位于兰州黄河北岸的皋兰县忠和镇付家窑,隧道穿行黄土山梁。进口布设于黄土冲沟一侧山体,紧邻G109国道,出口位于邱家沟上游右侧山体。隧道右线YK0+380~YK1+202,全长822m。
  • 浅析黄土隧道锁脚锚杆施工技术
    锁脚锚杆(管)在近些年的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省人力、省物力、施工便捷、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国内的铁路、公路的隧道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
  •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结合贺家庄隧道施工具体情况,阐述了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七步流水作业法开挖黄土隧道施工工艺,针对隧道 施工中出现的地表裂缝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 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黄土隧道施工)
    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黄土隧道施工)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黄土隧道施工)隧道各种施工方案方法(黄土隧道施工)
  •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本线路段,起点位于处,终点位处,暗挖段长度m,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浅埋暗挖法,复合式衬砌结构,断面为矩形断面,断面衬砌内净高为4.5m,左右幅的内净宽为8m,如图2.2所示。二次模注衬砌采用模注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层防水,结构防水图如图2.3所示。
  • 隧道断层、浅埋段开挖及处治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浅埋段开挖及处治施工方案,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软弱围岩偏压浅埋隧道出洞施工工法
    本隧道进口右洞洞口偏压浅埋,位于垂直的悬崖峭壁之上,洞口上方约20m为二级公路,下方约40m是V形冲沟,冲沟内常年流水,且在V形冲沟下方存在一座二级公路石拱桥。项目部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采取地表加固处理、边仰坡防护,由左洞增加临时车行洞开挖至右洞,辅助小导洞单向掘进保证隧道安全出洞。 …… 小导洞开挖支护出洞:小导洞由距离洞口30m处开始施工,即在隧道断面中部先开挖一个3m×4.5m高的弧形辅助导坑,保证施工机械通行。小导洞采用全断面开挖,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大于2m,并及时进行临时支护封闭。 …… 共12页,编制于2015年。
  • 某隧道浅埋软岩段明洞暗挖施工方法
    内容简介 由于明洞通过山谷,埋层浅、围岩石质差,工期短,施工难度大,故用明洞暗挖的施工方法。 1 明洞表层加固处理 洞顶埋层浅,石质差,在暗挖以前我们对隧道表层进行了处理。沿洞身方向,两侧各加宽5m,采用锚网喷混凝土加固,以使拱顶岩层整体受力增强抵抗力。洞身顶部锚杆根据埋层厚度确定,保证锚杆底部不侵入混凝土衬砌,洞身两侧5m范围内锚杆长度为3.5m;锚杆采用Ф22螺纹钢砂浆锚杆,环向、纵向间距均为1m,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Ф10圆钢,间距20×20 cm;喷混凝土厚度为20cm。对于原埋层厚在0.5m以内地段约200 m2,在喷混凝土后,浇注C20混凝土,厚30cm,保证洞身开挖时,洞顶不外露。 根据山谷汇水面积及最大降水量情况,沿隧道纵向和山谷两侧环向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水沟为梯形沟,底宽0.6m,上宽2.6m,深1.0m;排水沟为矩型沟,宽2.0m,深1.0m。 2 洞身开挖 因岩层产状平缓,结构组合较差,开挖过程中易产生掉块、顺层塌落,不能全断面开挖,更不能将开挖后的围岩长久暴露。我们选择了上下导坑台阶式开挖,其中上导坑由小导坑引进。在施工中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强支护、快衬砌”的原则,严格控制超欠挖,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 3.1 小导坑引进 本隧道明洞开挖前,进出口两侧均已开挖到设计位置,考虑到排烟和施工安全,我们选择了在上导坑位置小导坑引进提前贯通,小导坑宽、高均为1.0m。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眼深1.5m,采用火雷管起爆,微振松动爆破。待爆破、通风、敲帮找顶完毕用人工配合小型装载机出渣。 3.2 上导坑开挖 上导坑开挖是整个洞身开挖的关键性环节,岩层易塌落,安全威胁大,稍有不慎可能会出现塌方,无进度、无效益,所以必须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多循环、强支护”的原则。上导坑高4.0m,宽11m;每循环开挖进尺不超过1.5m,采用气腿式凿岩机打眼,火雷管分区分段起爆,减小对拱部围岩的扰动。上导坑开挖须等到明洞表层的加固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才能进行。上导坑开挖前、后做好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下面详叙) 2.3 下导坑开挖 下导坑开挖落后上导坑5米,须等到上导坑支护完成以后,采用中心掏槽预留马 口的开挖方法。马口宽1.0m,马口选择跳槽开挖,槽宽1.0m,间距2m,左右两侧交错进行,采用火雷管起爆,微裂松动爆破。马口开挖后立即架设钢格栅与上导坑钢格栅联接,施作锚网喷支护,完成后再跳槽开挖。下导坑中槽开挖采用毫秒雷管微差起爆,仰拱位置一次开挖到位。装载机出渣。
  • 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上限法解析解
    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构建了浅埋偏压隧道破坏模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速度场,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得到了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极限上限解,并进行实例验证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极限上限法计算结果与既有“规范法”计算结果及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从深、浅埋侧荷载差值而言,当前的“规范法”低估了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偏压特性,是欠安全的;当埋深h1<2D,或h1≥2D且偏压角度α<45°时,采用上限法、或上限法与“规范法”两者的平均值更为合理;当埋深h1≥2D且偏压角度α≥45°时,采用“规范法”更为合适。
  • 浅析浅埋暗挖法在隧道施工中的技术应用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也即位移资料出现反常的急骤增长现象时,表明围岩与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强监测,并适当加强支护,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及时采取补强措施进行施工处理。
  •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 热力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方案新修改
    招标范围:施工图纸所示范围内的全部土建和热机施工,包括从施工场地的平整、土体开挖、混凝土结构、管道及设备安装、热力站基础、热力站内设备安装、管道及设备试压、回填土方、竣工测量、验收、恢复地容地貌等全部工作内容。
  • 某地区浅埋隧道施工方案详细文档
    本资料为:某地区浅埋隧道施工方案详细文档,资料内容包括:浅埋隧道施工表等多种文档,设计详细,可供参考。
点击查看更多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