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车站位于xx南侧,其南侧为xx市民广场,北侧为xx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xx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50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0.90米。顶板埋深约2.8~3.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93~23.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9×1.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l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 (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5m考虑。xx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xx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φ609mm的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m 防水面积上的 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 面积不大于0.2m。隧道工程中漏水的平均渗漏量不大于0.05L/(m .d2),任意100m 防水面积渗漏量不大于0.15L/(m .d2)。 本区间线路主要沿现状道路布置,呈东西走向,在站后设置盾构吊出井,再沿大街向东延伸,盾构区间先后下越人行天桥、铁路框架桥、小河,旁穿地下车库、立交桥、及2栋16层楼。区间隧道覆土10~19m,隧道洞身主要穿过的地层有中粗砂④4层、圆砾卵石⑤层、粉质粘土⑥层、粉土⑥2层、细中砂⑥3层。道路红线宽70m,道路两侧为已建成高密度住宅区。盾构隧道与天桥桥桩水平净距离5.92m。隧道穿地下车库,隧道结构外轮廓与地下车库底最小净距离为16.09m,与地下二层至三层的坡道净距离8.16m。 盾构区间短链1.339m,左线长1033.057m;右线长1035.546m;在区间隧道的中部设一区间防 灾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本次设计为该区间盾构法段主体结构设计图,包含平、纵断面,端 头加固,监控量测、结构防水等。 区间盾构隧道的联络通道,左右线间距20.138m,通道净长约14m。内净宽2.8m,最大净高2.9m。废水泵房集水池净空尺寸4.8m×2m,净深3.25m。结构采用直边墙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由超前小导管注浆、钢筋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设置外包防水层。联络通道处结构覆土约15.0m。地下水位埋深约11.6m。通道结构采用矿山法施工,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注浆压力控制在0.3~0.6Mpa,经过加固后的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应达到0.8MPa,渗透系数小于10 cm/sec。超前支护:DN25超前小导管,壁厚3.5mm,长2.0m,环向间距300mm,纵向间距0.5m,设于拱顶150°范围内。 ……共计4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