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缘石工程招标文件
某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缘石工程招标文件-图一
设计内容: 1、本图设计内容为道路辅路两侧1.5米宽人行道位置绿化隔离带,以及对2.5米分车带内造成的大约1米宽的绿化苗木的破坏。 2、1.5米宽新建人行道位置绿化分隔带,由于现状中有已经成形的行道树速生法桐,枝叶比较茂密,所以采用耐荫性良好的小龙柏和桧柏,并且采用交替栽植的形式,小龙柏的修剪高度为0.3米,桧柏的修剪高度为0.6米,保证了景观的层次感。2.5米绿化分车带内,靠近道路一侧,由于要重新铺设路灯管线以及修建检查井和路灯基座,需要把靠近主路一侧的部分绿化苗木移栽,移栽宽度大约为1米,而在修建检查井和路灯基座的部分,则需要把2.5米宽绿化带全部移栽,每处移栽面积大约为5平米,补栽样式按照图SOO-YL-02中的补栽样式进行补植,补栽苗木按照原来苗木种类栽植,并且与现状苗木修剪高度一致。 ...... 设计于2015年,共7张CAD设计图。
3.3 隧道结构设计 3.3.1 洞口设计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明洞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明洞型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进出口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进口桩号为YK20+650,出口桩号为YK24+345,左线进口桩号为ZK24+315,出口桩号为ZK20+645。 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明洞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回填坡面应植草,恢复自然地貌。 3.3.2 洞身结构设计 3.3.2.1 洞口段 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身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洞口加强衬砌,初期支护为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及钢拱架,二次衬砌及仰拱采用模注混凝土,以确保洞口段安全稳定。Ⅱ类围岩段设计为S2-1、S2-4型复合式衬砌,并采用40米超前管棚预支护。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Ⅱ级。 2.设计车速:40km/h。 3.道路设计荷载:标准轴载BZZ-100kN 4.路面结构:刚性路面结构 5.道路横坡:采用直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0% 6.道路设计年限:20年平面设计:道路路线全长1972.367米,平曲线设置3处,平曲线半径500米。道路红线宽40米,横断面布置采用三块板,其中车行道2×8米,两侧分隔带宽3米,非机动车道2×4.5米,人行道宽2×4.5米。
本资料为市政人行道拆除封闭工程设计套图,包含通道口拆除、封闭一般示意图,通道口挖、填土方一般示意图,封堵端钢筋图等,设计准确,图纸完整,值得借鉴参考,共3张CAD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