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武隆某隧道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起讫里程DK188+687~DK198+085,全长9398m, 是渝怀线第二长大隧道。辅助导坑设置:在DK191+900 线路右侧设长396m 横洞一处,在横洞内距正洞中线右侧20m,向出口方向设1406m 平导,在出口正洞左侧设 2415m 平导一处。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设计依据 隧道勘测设计按以下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 (3)《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86)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9)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文件编制办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2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2)设计交通量:2008年:10551辆/日 2015年:23024辆/日 2027年:45191辆/日 (3)隧道建筑限界 限界净宽:10.50m 行车道宽度:2×3.75m 限界净高:5.0m (4)行驶方向:单向行驶。 (4)设计荷载 汽车一超20级,挂车-120级 (6)隧道内卫生标准: A、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274.8ppm;发生事故时,短时间(20min以内,阻滞段长度不大于1Km)为300ppm B、烟尘允许浓度: 正常营运时为0.0065m-1;当烟雾浓度达到0.012m-1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维修时,烟雾浓度不大于0.0035m-1 2.3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初步设计审查提出的主要意见有: (1)洞口浅埋段20b工字钢改为18工字钢; (2)超前小导管长度宜小于5.0m; (3)衬砌边墙脚宜采用硬质打孔塑料管; (4)短隧道宜增加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执行情况:洞口Ⅱ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8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Ⅲ类围岩浅埋段采用14工字钢作为初期支护加劲措施;超前小导管长度调整为4.5m;衬砌边墙脚采用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短隧道及洞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利于防止车辆高速进入隧道时产生侧滑且行车舒适,短隧道与洞口250m范围内路面采用复合路面。 3、工程概况 3.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某隧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镇和接龙镇交界处,进口(长沙端)位于接龙镇青岗村以西省道渝道路陡崖处,出口(重庆端)位于南彭镇将军湾村石家沟东边斜坡地带,距省道渝道路约1.3Km,交通较为方便。 某场隧址区属低山地貌,洛碛向斜由北向南从隧道区通过,在向斜近轴部形成一脊状岭,脊状岭的走向与岩层走向近一致,为北东35°,脊状岭东西两侧为梯形坡,东侧至隧道进口段,沿新湾和中咀一带分布着两个平台,西侧至隧道出口段沿方湾一带分布着一个平台;隧址区最高点位于中部脊顶马鞍山,海拔高度为687.6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上拱桥沟沟底,海拔高度337.2m,相对高差350.4m。地形坡角10~35°,局部段呈陡崖,西侧坡度稍陡,东侧坡度稍缓,平均坡角约14°。 隧址区主要受石家沟和大湾两条冲沟切割,两条沟在平面上以隧道中部脊状岭为分水岭。石家沟横断面呈V字形,两壁宽缓对称,沟底平均坡度约20°,最大切割深度35m。大湾沟横断面呈V字形,沟壁东陡西缓,沟底平均坡度约17°,最大切割深度60m。